美好的东西不会消失

总有一些东西让生活充满了希望 ……

个月

有种力量,一旦掌握,便可以驾驭一切

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,很接近于“道”
因为理解所以包容;因为包容所以无私;因为无私所以顾虑周全;因为顾虑周全所以可以避免麻烦
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;虚伪是智谋权术导致的结果
追逐越多的人,懂得的越少,明白人,不违背自然规律,顺其自然而有所成


我一直在啊

自性本空,若要求得明心见性,就不要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妄加概念限制。(它即非这个样子,异非那个颜色,它就是它,一切念头的产生之地)。若非要打比方,那它就好比是宇宙,而每一个念头,就好比是星辰 …… 佛学因为传承太久太广,太多简单的好思想被所谓的经文限制了(枯涩难懂),所以感觉很玄乎,建议去读读《道德经》,讲的更加清楚一些(毕竟是本土文化,理解起来更容易)


进道功程如果身无法突破,就无法修内心,所以第一阶段须先从色身去修,色身突破后,就开始修心。修心以后,证入虚幻不实在的心灭,或对一切的执着妄想不起,心就空掉。心空掉以后,自性即显露,如不令其随缘应化,就会变成顽空。故第三阶段就必须「空性」,把自性空掉。自性本空,但能起一切法,法起却不去执着,亦即「空法」,此就是四句偈,代表修证的四个阶段。

禅定

1.盘腿而坐,身体正直,眼睛微闭,两掌相叠,掌心向上,置于腹部下方,全身放松……
2.呼吸自然,开始数息,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,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……
3.当发现数错了的时候,就表示你己经愰忽了,没有关系,再回头从1开始往上数。
4.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,保持身心同时放松,心情平静。当心理浮躁,杂念很多的时候……


2016-7-5 无心 灵修 我/贪嗔痴/佛
悟

贪是由于对事物的喜爱而产生无厌烦地追求、不满足的占有,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、恼怒的心理和情绪。如果我们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心,便可能会发生争斗,或导致互相残杀,轻者危害一家一村,重则使整个社会,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。



blogger

…… …






订阅Rss